在澳大利亚港湾,有一座构思独特,设计超群的建筑物,从远处望去,它宛如从蔚蓝海面上缓缓飘来的一簇白帆;而在近处看,它又像被海浪涌上岸的一只只贝壳,斜竖在海边,白色的帆状屋顶由10块大“海贝”组成,最高的那一块高达67米。它就是世界著名的
人生就是搏悉尼歌剧院。
悉尼歌剧院是世界公认的本世纪最美丽的建筑物之一,是当代建筑史
3上的一件“稀世之作”。它每年都吸引着200万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前来观光游览。凡是到澳大利亚旅游观光的人很少有不去悉尼的,而到了悉尼的游客没有不去悉尼歌剧院的,悉尼因此而成为旅游业十分兴旺发达的城市。
悉尼歌剧院于1973年10月20日建成,由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揭幕剪彩。它虽然只有20多年的历史,但它的知名度却远在许多著名的欧洲歌剧院之上,它与港湾大桥一起成为澳大利亚最早和最大城市的象征。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悉尼歌剧院的建造过程充满了曲折坎坷,这个梦幻般的建筑物的设计蓝图当初差一点被埋没在废纸篓里。1957年,由4人组成的评委会讨论审议歌剧院的各种设计方案。其中一位名叫伊尔罗·萨里南的评委注意到了已经被扔进废纸篓里的设计图。这位老资格的芬兰裔美国建筑师独具慧眼,发现丹麦设计师耶尔恩·乌特松的构思别具一格,富有诗意,颇具吸引力。萨里南据理力争,终于说服了另外3个评委,使他们改变了主意,最后乌特松设计的图案击败了其他231个竞争对手而被选中,并赢得了5000英镑奖金。
歌剧院的独特设计,表现了巨大的反传统的勇气,自然也对传统的建筑施工提出了挑战。工程的预算十分惊人,当建筑费用不断追加时,悉尼市民们怀疑这座用于艺术表演的宫殿是否能够最后完工。歌剧院落成时共投资1.02亿美元。工程技术人员光计算怎样建造10个大“海贝”,以确保其不会崩塌就用了整整5年时间。工期的耽误和成本的昂贵,导致了新南威尔士洲一届政府的下台。在野的自由党攻击执政的工党把相当一部分财力用于悉尼歌剧院的建筑,而忽略了在医院和其它福利事业方面的投资,置人们的生死于不顾。新一届政府继任后,对修建歌剧院的态度没有前任坚决。于是建设者和政府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后迫使乌特松与悉尼挥泪告别。当时,歌剧院工程连1/4都没有完成。从那时起,乌特松,这个悉尼歌剧院的设计者再也没有回来过,即使在他设计的“杰作”从蓝图变成实物,乃至后来5周年、10周年、20周年隆重庆典时,他也不曾回来看上一眼。该歌剧院1973年正式落成,2007年6月2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